兴隆县总面积31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占84%,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石质山区县,辖20个乡镇(15镇5乡)、28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2.3万人,常住人口26.9万人。
兴隆区位独特,地处“京津唐承”四城市中心地带,是承德市唯一一个既环京又环津的县。京哈高铁途经兴隆西站,兴隆县城到北京仅需半小时、到承德需20分钟,承平高速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兴隆县城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
兴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森林覆盖率71.25%,居华北地区县级首位,多年年均天然年径流6.5亿立方米,每年向京津输水5亿立方米,其中入京津河流断面均达到I类水质标准,县城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000个左右,景区景点内超过10000个,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17天,优良率86.8%,在全省山区县中率先实现全域垃圾一体化、无害化处理,全境污水长效管控,被确定为全省厕所改造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始终保持全省前列,2019年,兴隆县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河北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兴隆历史文化厚重,清初1661年,兴隆被划为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封禁长达254年,独特的皇家“后龙文化”,成为兴隆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存。
60年代经典老电影《青松岭》,取材并拍摄于兴隆县青松岭镇,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名村—诗上庄村先后走出了刘章、刘向东等4名中国作协会员。
兴隆特色果品全国闻名,兴隆是全国甲级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中国山楂特优区,是林业部命名的“中国山楂之乡”和“中国板栗之乡”,果树栽植面积超57000公顷,年产山楂、板栗分别达到18.4万、13.6万吨,果品冷藏仓储能力达到25万吨,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兴隆旅游资源远近闻名,县内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兴隆山、兴隆溶洞、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等3A级以上景区7家,海拔2118米的燕山主峰雾灵山坐落于境内,国家天文台在兴隆设立天文观测基地。
兴隆连续六年入选“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先后获评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城、全省首批森林城市,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丽县”“中国诗词之乡”等多项殊荣。
核桃是兴隆传统栽培果树,境内各地均有栽培,西南部乡镇较多。兴隆核桃品种较多,其特点是皮薄、仁满、色泽金黄,含油量达60%左右。
兴隆核桃经济价值极高,核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A、B、C等。除生食外,可做糕点、糖果的原料,还可用来榨油。核桃仁性甘温,是及佳的保健食品。
据《本草纲目》记载,它可“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是兴隆人馈赠亲友的时尚礼品。2011年全县核桃总产量4442吨。
山楂,又名红果,俗称山里红,古籍称朹、山査、柭等。它是我国的特产,也是世界上的稀有果品之一。
兴隆山楂生长于被封禁254年的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京东第一峰—雾灵山下,冀东北山楂优势核心区。兴隆山楂栽培始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清嘉庆年间‘风水’禁区周围所产山楂就由商贾药客运销顺天、保定、真定、大名、顺德、怀庄诸府,或为食用,或为药用,遂成一境之特产”。
解放后,兴隆山楂快速发展,至1979年,兴隆山楂产量居全国产山楂县份之首,并逐渐形成了以“铁山楂”等地方特色山楂品种为主及燕山山地石坝梯田景观为辅,集栽培、储藏、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文化系统。
兴隆县被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被中共河北省委员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授予粮食果树元帅县锦旗;胡耀邦总书记视察兴隆时赞扬兴隆县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的典范;
是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林业部等部委命名的“中国山楂之乡”、“全国山楂生产基地县”。“兴隆山楂”先后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河北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兴隆山楂品牌价值位列国家地理标志山楂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位,达73.24亿元。全县山楂常年总产量19.6万吨,覆盖全县 20 个乡镇 260多个行政村。
兴隆县是国家苹果优势区。所产苹果因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质中富含微量元素等环境条件,而个大、皮薄、色泽鲜艳、香甜适口、品味具佳,是兴隆县主要果品之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兴隆开始栽培苹果,六七十年代曾出口苏联等国家;
2001年荣获第五届(廊坊)北方农副产品暨农业技术交易会名优农产品;
2002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廊坊)农产品及优种交易会名优农产品;
2004年荣获首届河北省新特优农产品暨新技术展示推介会新特优农产品银质奖;
2006年荣获河北省首届名优果品展评会金奖;
2007年荣获承德农产品十大优质暨绿色产品、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在2014-2020年的京津冀果品擂台赛多次获得“果王”、“金奖”等荣誉。
2000年被河北省林业厅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县苹果常年总产量5.4万吨,主要销往京、津、唐等地区。
梨是兴隆栽培历史悠久的果品之一,其特点是色泽鲜艳、酸甜可口、皮薄核小汁液多。品种主要有安梨、红宵梨、蜜梨、麻梨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引进雪花梨。八十年代后又引进了鸭梨、锦丰梨、早酥梨等新品种。
梨除含较高的糖分、果酸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具有“清新润肺,利肠止咳、清咽降火、除烦解渴、醒酒解毒”等功效。它既可以生食,也可以制成罐头、梨脯、梨干、梨汁、水果糖等。
产区主要集中在青松岭、陡子峪、六道河等乡镇。全县常年梨总产量3.6万吨。
柿子为兴隆传统栽培果树,其特点是个大、淳甜似蜜、丰腴多汁,色泽金黄。不负“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的赞誉。品种有磨盘柿子、小火柿子。它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物质。
主要产区在八卦岭、四拨子、跑马场、陡子峪一带,其他地方也有零星栽培。柿子是人们喜爱的果品,鲜食、干食均可。对于痢疾、干热咳嗽、牙根出血、贫血等均有一定疗效,已成为兴隆人民馈赠亲友的时尚佳品。全县柿子常年总产量0.3万吨。
兴隆板栗又称京东板栗,因地处北京东部而得名。它以香、甜、糯性好、皮易剥、鲜艳的色泽、甘甜芳醇的独特风味和营养丰富而闻名,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誉。
兴隆板栗的历史悠久,早在《诗经》、《史记》中,就有“树之榛栗”和“燕秦千树栗,其人与万户侯”等的记载。
兴隆板栗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及淀粉。此外,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以及钙、磷、钾、铁等成分。《农政全书》上说:“本草所谓栗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殆非虚语”。所以,板栗自古就成为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果品。
宋朝宰相王安石在给外孙吴侔的诗中,有“年少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的佳句。在清代,人们把风味独特的糖炒栗子称为“灌香糖”,至今在北京一带尚流传着一首咏糖炒栗子的诗:“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火也,门前高喊灌香糖”。兴隆板栗不仅可以生吃、熟吃,还可以加工成栗子鸡罐头、栗子羹、巧克力、代乳粉、栗子蜜饯等风味食品,以及做各种糕点的馅料。
兴隆板栗有“铁杆庄稼”之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河北省出口农副产品中具有较大优势的土特产品之一。2011年全县总产量60158吨,产量跃居全国县级第一。
由于燕山造山运动影响,兴隆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因此造就了兴隆县独具地方特色的各种观赏奇石。兴隆县从事观赏石采集、加工、销售的有几十家,其中陡子峪乡西陡峪村已经成为奇石村,采石、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奇石经济已成为该村主要经济来源。
2007年,成立了兴隆县观赏石协会,主要负责奇石资源调查、价值评估、区域界定、采集加工、组织销售和交流活动。经过协会多年的调查,发现兴隆县境内极具观赏价值的石种有:金海石、竹叶石、梅花石、字母石、牡丹石、玛瑙石、奇彩石等。兴隆奇石因图案奇特、精美、大气、质地莹润、硬度高、色彩美丽而倍受收藏者喜爱,其中“金海石”被纳入北京三大奇石。
2007年兴隆金海石“福娃”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国石”之一;
2009年承德市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兴隆选送的“印象承德之棒槌山.蛤蟆石”系类金海石获得一等奖;
2009年北京平谷首届石文化艺术节中,兴隆选送的系列奇石获得四个银奖等多个奖项。
兴隆香菇从80年代开始零星栽培,到二十世纪末(1993年)开始大面积栽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探索,依托兴隆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昼夜温差15度以上),通过确定适宜栽培期,选育优良高温品种,合理配方,加强水分管理等技术措施,形成兴隆香菇独特的栽培技术模式即两区制栽培、两棚式出菇形式,采取夏季凉棚出菇,冬季温室出菇,实现了兴隆香菇周年生产,四季出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北方香菇周年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技术体系通过河北省科技厅鉴定,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技术人员不断引进优良品种,目前我县夏季香菇主推品种T2、0912;冬季香菇主推品种0912、香菇2号和齐河9号等。以上栽培品种均具有抗杂能力强,生物转化率高、菇形好、品质高等的特点,销售市场反应良好。
兴隆香菇具有子实体菇质致密、紧实、子实体个大、肉厚、菇型圆正、柄短、不易开伞、产量高、品质好、色泽鲜艳(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花纹明显、外表含水量低,比外地普通香菇干燥;口感好、味纯正、清香、有韧性等特性。兴隆香菇干制品吸水膨胀后,香菇复原性好,水质清澈、不破碎、不粘糊,在各地批发市场都备受青睐。
兴隆香菇因其独特的品种优势、独特的栽培环境优势形成其独特的风味特点,自上市以来在各地批发市场备受称赞。促使带动我县食用菌产业在近几年内得到长足发展。到2023年底,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882万亩,产量18.82万吨,栽培品种以香菇为主,此外还有赤松茸、栗蘑、平菇、灵芝等。建成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食用菌园区14个,香菇产业成为兴隆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饮食质量越来越重视,兴隆香菇生产标准也不断提高。县委、县政府以京沈高铁沿线平泉香菇示范带建设为引领,制定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打造柳河、潵河2大食用菌产业带,开展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以生产基地、产品直销和深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注册商标品牌、认证绿色食品等措施,大大提升了香菇产品质量。
截至目前,全县有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有49家,其中,国家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有“达鑫亿”、“得山兴”、“承赤兴”、“首地”、“冀兴达隆”、“山里勤发”等9个食用菌品牌进入京津等国内超市和批发市场;已认证绿色食品食用菌产品7个,面积1690亩。
(本信息来源兴隆县政府官网)